擔任教練已經超過十五個年頭,從二〇一五年開始帶了許多訓練營,當時因為常常需要拍攝一些動作影片給學生學習與回家練習用,但拍攝內容零散、不成系統,因此便萌生了要把所有動作統整起來的想法,這個想法持續了有十年之久,一直到前年才開始動工,現在已有初步的成果,如下:

徐國峰的跑步訓練動作庫(可點擊進入)

這是一個我在帶跑者訓練的時候會用到的跑步訓練的動作資源庫,目前有超過 150 個動作,還會持續新增,每個訓練動作會有圖片、重點解說的文字與跟練影片,是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一點一滴整理、拍攝與剪輯出來的成果。要特別感謝葉大哥、文瓊協助拍攝、叉傑克在工程上的協助,以及鼎軒後期協助剪輯。

這個動作資源庫大致分為兩大類:「力量」與「技術」。

我的訓練邏輯是「先力量,再技術」,因為活動度與柔軟度被我視為力量的底層,而力量又是技術的基礎,因此所有動作最終都可以歸納到這兩大類之中。在清單中,力量類的動作代號開頭是 S(代表 Strength,力量),技術類的動作代號則是 T(代表 Technique,技術)。

.

▎力量金字塔

▹ 第一層是「S1 重整優化」,這是力量金字塔的基底。這些動作是最基礎也最廣泛,所以動作項目最多,這裡頭的動作,很適合在熱身、收操、休息日或恢復日中執行。如果你的身體特別容易在大量訓練後覺得緊繃或關節卡卡的,就很需要重整優化的訓練。由於基底廣大,因此細分為四個子項目,包括:

  • ① S1-1|評估與檢測
  • ② S1-2|3D 呼吸與伸展
  • ③ S1-3|按摩
  • ④ S1-4|關節的活動度。

▹ 第二層是「S2 維持姿勢」,目前項目雖然不少,但還沒有再細分,之後可能會進一步分類。如果你的核心較弱,全馬跑到後來被拍到的照片身體會彎腰、駝背或坐著跑,就很需要這一層的力量訓練。

▹ 第三層是「S3 支撐剛性」,主要集中在下肢動作,強調單腳支撐力。如果你被拍到的照片是落地時膝蓋會過於彎曲,或是會坐著跑,跑到後來臀部會往上坐,支撐期的垂直振幅比較大,那你就很需要支撐剛性的訓練。

▹ 第四層原本規畫放入「S4 爆發力訓練」,短跑者需要的動作,但考量到市民跑者以長距離為主,對爆發力需求相對較低,因此目前留白。

▹ 第五層是「S5 失重彈跳」,屬於跑者專項力量的彈性訓練,用來開發跑者的彈性能力。如果你很少體驗到跑步的輕快感,或是無法維持輕快跑感太久,就特別需要此類的訓練。

▹ 第六層是「S6 轉換支撐」,專注於空中將腳拉起來的巧勁與力量,雖然不屬於大量動用的肌力,但與跑步技術結合緊密,是跑者專項力量的重要訓練。

▹ 第七層則是「S7 快步跑」,它是一種力量的整合性訓練,透過加快速度,讓跑者能把力量有效統合,應用到實際跑步中。

日常訓練階段,各層都可以練,但一開始高層的強度和份量不能多,例如要練「彈力」的課表要挑簡單的入門動作為優先(以雙腳動作且較少變化的動作為主),也先不要練太多。面對新接觸的學員,我會先強調「重整優化」,因為絕大多數的跑者不知道活動度與柔軟度的重要性,更不知要練什麼,所以通常很這缺這個底層的能力,尤其需要加強。

另外,由於有彈性的身體才能跑得輕快,某些技術也才開發得出來,所以彈跳的訓練我一開始也會安排,只是量不多,大都排在熱身中,這是為後續數個月後的彈力鋪路。

因此,沒有一定要最底下一層練到一個程度才可以練習上一層,每一層都會練,沒有誰比較重要,也不只單練某一層,關鍵是要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,並在特定期間強調某一層的訓練,其他練比較少。第一層「重整優化」很適合放在熱身中,它最底層也最重要。第二層「維持姿勢」在許多核心訓練中都會出現,例如伏地挺身預備姿勢(棒式)是最重要的一個動作;我認為第三層「支撐剛性」最重要的動作是「弓步蹲」,有助於平衡下肢肌群。理想狀態下,是第一週期以「維持姿勢」為主(其他也會練,只是強度和份量少)、第二週期練「下肢剛性」(其他也會練,只是強度和份量少)……依此類推。

.

▎技術動作來自姿勢跑法

技術類的動作則多來自羅曼諾夫博士在書中提出的練習,並結合了他所傳授的心法與示範。我將這些內容整理成清單,並搭配示範影片及配音,讓跑者能夠實際練習。技術部分的分類如下:

▹ 第一類是「T1 體重知覺」,強調敏感細膩的身體感知,目前尚未完整放入清單中。

▹ 第二類是「T2 關鍵姿勢」,這是所有技術訓練的核心。若沒有穩定、正確的關鍵姿勢,其他技術動作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。

▹ 第三類是「T3 向前落下」,藉由開發落下角度,培養跑者對速度的直覺感受,但前提仍是要先把關鍵姿勢練好。

▹ 第四類是「T4 向上拉起」,幫助身體快速回到關鍵姿勢。然而若關鍵姿勢不穩固,僅練拉起的動作效果有限。

▹ 第五類是「T5 技術整合」,適合放在熱身中,幫助跑者在練完各種分解動作(如關鍵姿勢、落下、拉起)之後,將這些技術逐步整合回跑步動作裡,讓跑姿更有效率、更自然。

.

▎每一個動作項目都包含完整的說明,內容分為四個部分:

① 指導語:提供教練或跑者使用的口令,幫助在練習時抓到重點。

② 訓練重點與技巧提示:強調動作核心要領與心法,幫助跑者在練習過程中體會深層意義。

③ 照片:能很快了解動作的關鍵姿勢。

上述三個部分目前皆公開給一般會員觀看(之後權限可能會調整,新上架全都公開)。

④ 影片:除了示範動作,也有旁白指導語,設計不同組數,可以直接跟練。

影片大部分僅限於白金會員觀看,但也有少部分公開影片,非註冊會員亦可觀看。

.
▎把上述的內容整理成表格,分成「力量」與「技術」兩大類,並呈現其分類層次

總結來說,這份動作清單就是一個「動作庫」的使用說明,幫助跑者能夠有系統地進行力量與技術的訓練,從最基礎的重整優化開始,逐步累積到專項技術的整合,讓跑者在跑步的道路上能更有效率地進步。

我希望跑者與教練們,有了這份動作庫,可以很快找到適合自己與學員們的訓練動作,無論是想改善姿勢、強化維持姿勢的能力、提高下肢力量平衡、強化彈性還是追求更輕快的跑感,都能在其中找到對應的練習。一步一步地把這些動作練起來,就能讓跑步變得更順暢、更省力也更有效率。


您喜歡這篇文章嗎?分享給朋友吧!